咨询热线:0779-3836207 (8:00-12:00,15:00-18:00)

孩子爱“装病”?也许是学校恐惧症作怪!

发布时间:2023-02-17

 5岁的洋洋,经常说自己这里不舒服,那里不舒服,可好多次其实都不是真的,比如:有一次他不想在幼儿园睡午觉,就说肚子痛,要妈妈来接他回家,可回到家后活蹦乱跳的,哪里有什么肚子痛前一段时间,在幼儿园里练习拍皮球,他突然蹲下了,说自己的腿痛,吓得老师赶紧抱着他去了医务室,结果到了那里,他说“好了”……

 虽然家长和老师也知道洋洋很多时候可能是在“装病”,但因为洋洋的体质确实比较弱,容易生病,所以家里人和老师也就挺照顾他的,谁知道哪次是真的、哪次是假的。可“装病”毕竟不是件好事,怎么做才能让洋洋改掉“装病”的毛病呢?

 洋洋真是很聪明,让家长和老师在难分真假的情况下,不断地满足着自己。但要区分洋洋是真不舒服,还是假不舒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在谈应对办法之前,还是先来简单地分析一下洋洋的心理与行为吧。

 分析“装病”

 首先要说明的是,洋洋肯定不是天生就会“装病”,这一行为必定是在洋洋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。而一个后天通过学习而形成的行为,一般都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:

  一, 需求,也就是内在的驱动力。一个后天的行为不会白白产生,一定反映了某个内在的需求

 二, 偶然的成功经验,也就是该行为让需求得到了意外的实现

 三, 多次的成功经验,使行为得到巩固。如果尝试一个行为,连续多次都能得到好的回应,那么这个行为就将被定格下来,成为我们寻求需求满足的手段或者途径反之,如果一个行为多次尝试都得到了消极的结果,那么就很可能被淘汰掉。

 可见,洋洋之所以反复“装病”,肯定是“装病”多次(或者总是)让他的愿望得以满足而如果“不装病”,可能有些愿望就不能满足了,比如:如果不说肚子痛,妈妈就不会接他回家了,而他只能乖乖地在幼儿园睡觉了如果不说腿痛,老师可能还会让他继续练习拍皮球吧。

 近年来,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见。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不明白原因何在,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。而儿童心理专家表示,孩子出现这种症状,很有可能是因为患上了 “学校恐惧症”。

 学校恐惧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和少儿心理疾病。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,使学生害怕上学,具有恐惧心理。

 据统计,在西方有1%~5%的儿童和青少年出现这种“不上学”的问题。在日本,学校恐惧症近年来发生率增加趋势显著。

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,儿童心理咨询门诊最多见学校恐惧症患儿,且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。

学校恐惧症的发病高峰年龄是5-7岁和10-12岁。放假过后回校往往是一年中发病的高峰时间(如9月和10月)。平时则双休日减轻或消失,周一最严重。拒绝上学的儿童离开学校的时间越长,重新回到学校也就越困难。

 患学校恐惧症的孩子往往有其性格特点:胆小、敏感、任性、特别爱面子、经不起批评、不善交友、依赖性强、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独立性都很差。

 他们可能对自身和环境评价过分敏感,因而会无意识夸大对学校或环境的不良感受与评价。

 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往往剥夺了孩子自由玩耍与情感宣泄的权利,使孩子丧失了主体性和求学的乐趣。这些来自父母的高期望、高压力往往超过患儿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,导致孩子心理失衡,逐渐产生焦虑,害怕上学。

 

关闭